古人讀書小故事,古人讀書的故事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,現(xiàn)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!
【資料圖】
1、你好! 頭懸梁 東漢時候,有個人名叫孫敬,是著名的政治家。
2、他年輕時勤奮好學,經(jīng)常關(guān)起門,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。
3、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,常常是廢寢忘食。
4、讀書時間長,勞累了,還不休息。
5、時間久了,疲倦得直打瞌睡。
6、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,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。
7、古時候,男子的頭發(fā)很長。
8、他就找一根繩子,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梁上。
9、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,頭一低,繩子就會牽住頭發(fā),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, 馬上就清醒了,再繼續(xù)讀書學習。
10、 孫敬憑借其獨特的“頭懸梁”的苦學精神,終能通今博古、滿腹經(jīng)綸,成為晉時知名的大儒。
11、后人對孫敬的苦讀精神極為敬仰,并將此與戰(zhàn)國時蘇秦“讀書欲睡,引錐刺其股”的故事并談,用以教育孩童。
12、 2、錐刺股 戰(zhàn)國時期,有一個人名叫蘇秦,也是出名的政治家。
13、在年輕時,由于學問不多不深,曾到好多地方做事, 都不受重視。
14、回家后,家人對他也很冷淡,瞧不起他。
15、這對他的刺激很大。
16、所以,他下定決心,發(fā)奮讀書。
17、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,很疲倦,常打盹,直想睡覺。
18、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,準備一把錐子,一打瞌睡,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。
19、這樣,猛然間感到疼痛,使自己清醒起來,再堅持讀書。
20、 如此苦讀,一年以后出山,說服六國,聯(lián)合抗秦,完成了合縱大計,自己也腰掛六國相印,成為歷史上著名的縱橫家。
21、 3、書映雪 孫康,晉代京兆(今河南洛陽)人,晉秘書監(jiān)孫盛的曾孫、長沙太守孫放之孫。
22、孫康幼時酷愛讀書,常常感到時間不夠用。
23、他想夜以繼日地攻讀,可此時家道中落,沒錢買油點燈。
24、一到天黑,便沒有辦法讀書了。
25、特別到了冬天,長夜漫漫,他有時輾轉(zhuǎn)很久,難以入睡。
26、實在沒有辦法,只好白天多看書,晚上躺在床上默誦。
27、 一天夜里,他一覺醒來,忽然發(fā)現(xiàn)從窗外透進幾絲白光。
28、開門一看,原來下了一場大雪,大地閃閃發(fā)光,使他眼花繚亂。
29、孫康心中一動,映著雪光,可否讀書呢?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里,拿出書來對著雪地的反光一看,果然字跡清楚,比昏黃的油燈要亮得多! 整個冬天,孫康都夜以繼日地苦讀,從沒有中斷過。
30、孫康砥礪求進,學有大成,終成晉時很有名望的學者,南朝宋景平年間官至尚書左丞,封德陽縣侯。
31、 元朝初年,孫氏族人從河南龍門遷到浙江湘湖,以“映雪堂”命名孫氏祠堂,以記念祖先孫康“映雪讀書”的事跡。
32、 〔注〕:從孫敬和蘇秦、孫康讀書的故事,用來比喻發(fā)奮讀書,刻苦學習的精神,但是我們身為21世紀的青少年,因為這種傷害身體的方法不可取,因為我們的生活條件水平很充足,可是古人的毅力與堅持卻始終是我們的榜樣。
33、 講中國古人讀書的故事就一定要講講孟子的故事。
34、對廣大小朋友來說,一定聽到過關(guān)于“孟母三遷”的故事。
35、 所謂“三遷”就是指三次搬家,孟子的母親為了使孟子專心讀書曾經(jīng)搬遷過三次家,就好像今天有許多家長把孩子戶口遷到大學城區(qū)一樣,因為好的環(huán)境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。
36、據(jù)歷史記載:孟子的父親早逝,孟母一心要把孟子教育成才——成為讀書人中的佼佼者。
37、早年他們居住在墓地旁,孟子與同伴游戲時就搞一些“筑埋”之類與喪葬有關(guān)的事。
38、孟母說:“這不是我們應該居住的地方。
39、”后來他們搬到市場旁邊住下來,孟子交往的人都是一些商販的孩子,他們玩的游戲也是關(guān)于做生意的事。
40、孟母又說:“這也不是我們應該居住的地方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畢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
標簽: